
'); })();
反刍动物饲料特点
反刍动物饲料对粗蛋白的利用也有别于猪、鸡。
(1)、进入瘤胃的非蛋白氮可以被瘤胃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
(2)、进入瘤胃的一大部分蛋白被瘤胃微生物所分解,再合成菌体蛋白,其中一部分微生物被瘤胃纤毛虫吞食转化为虫体蛋白;
(3)、最后,微生物、纤毛虫和未被消化的蛋白一起进入真胃,再进行类似于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所以,反刍动物对品质较差、含较多非蛋白氮的蛋白饲料和其它低质饲料中的粗蛋白的利用率也高于单胃动物,如DDGS、棉籽粕、豆腐渣、小麦麸等,而优质蛋白饲料如豆粕的利用率却低于单胃动物,故常需进行过瘤胃处理以提高利用率。
反刍动物饲料可利用植酸磷。植物种子以植酸的形式将磷储存起来,但动物不能产生植酸酶,单胃动物就不能利用植酸磷,但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却能产生植酸酶,因而反刍动物能利用植酸磷。研究表明,反刍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在50%以上,成年反刍动物甚至可高达90%。含植酸(植酸盐)较高的常用饲料有小麦麸、米糠、棉粕等,小麦的植酸磷也远高于玉米。如果以这些饲料来配制反刍动物日粮就不需再添加其它磷源,有时还会造成高磷低钙,导致纤维性骨营养不良。这也是反刍动物的尿石症的重要病因。现在商品植酸酶产品比较成熟的是酸性植酸酶,用于单胃恒温动物。其效率也不及瘤胃微生物,在体外实验条件小为30%以上。从理论上讲,与瘤胃微生物是否存在加性效应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不建议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青海河湟青牧饲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0971-2436790
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北大路498号